您好,欢迎您来到中国网络新闻报!   请登录  免费注册 会员中心  证件查询 收藏本站  设为首页  联系我们  繁体
网络新闻报_中国网络新闻报总站
 
  网站首页: >  企业环保
北京天通苑一年产生垃圾4万吨 均未无害化处理
来源:北京晚报   作者:姜坤   日期:2013/4/9 22:16:44   阅读:

转运站里压缩垃圾。叶晓彦摄

阿苏卫垃圾填埋场 张楠摄

  在昌平区天通苑东二区的一个路口拐角,有个不起眼的小院。每天凌晨6时许,卷帘门缓缓升起,4台超大的垃圾压缩箱开始嗡嗡作响,“吞食”从天通苑社区四面八方运来的生活垃圾。在这个被称为“亚洲最大”的社区,常住人口接近40万人,流动人口高达60万人,每天要产生12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,节假日甚至高达150吨,一年下来高达4万多吨。按专家的说法,这些垃圾里,厨余垃圾占了60%,从技术角度,原本是可以被无害化处理,变成肥料的。然而,这些垃圾最后都被转移到20多公里外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填埋,为那里的大垃圾山增填了不少分量。

  垃圾转运站里 空气难以呼吸

  清晨7时许,家住天通苑西二区的王莹走出家门去上班,顺手把一袋生活垃圾丢进了小区楼下的垃圾桶。塑料袋里有半个馒头、鱼头鱼刺、几片烂菜叶、几个苹果核、鸡蛋壳,还有儿子的山楂片包装袋、丈夫的空香烟盒……王莹家的垃圾袋在垃圾桶里才“躺”了一会儿,又几个装满垃圾的塑料袋很快砸了下来,垃圾桶里渐渐散发出垃圾的酸腐气息,过路的人都加快了脚步。

  1个多小时后,垃圾桶被填满,清洁工缓步走了过来,用小铁钩挑破里面的塑料袋,翻看有没有硬纸壳、塑料瓶、易拉罐等这样的可回收物。随后,清洁工沿着桶边把超大黑塑料袋抓起,用力往上一提,麻利地一系,装着王莹家垃圾的黑色垃圾袋被扔上了一辆三轮车。

  三轮车在不同的垃圾桶前停留,不断有新的垃圾袋上车,很快车上的空间越来越小。清洁工把车骑到一个垃圾翻斗车前,黑色垃圾袋被七横八竖地倒进了翻斗车。翻斗车带着垃圾穿越了几个社区,垃圾越装越多,最后拐到了位于天通苑东二区的垃圾转运站,这里已经有好几辆翻斗车在等候“卸货”。

  转运站里有4台垃圾压缩箱,每台都张着“大嘴”,等着翻斗车送来的“食物”。这里的味道比垃圾桶里的更加强烈,让人觉得难以呼吸。翻斗车里的垃圾直接送入压缩斗,工人轻按电钮,垃圾都被用力推向同一个方向,积压、纠缠,垃圾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,逐渐“抱”在了一起,菜汁从塑料袋里冲了出来,鸡蛋壳被挤成碎片,香烟盒被压成了一个薄片……挤压过程中流出来的液体则流进了一个渗沥液收集箱中。

  散乱的垃圾被压得好似压缩饼干。当一个载重15吨左右的压缩箱被填满后,垃圾们又要继续启程,前往20多公里外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,在那里寻找它们的新“家”……

 小区一增新人 站长心头一紧

  从2008年来天通苑垃圾转运站当站长,这几年,王志刚明显感觉到转运站的压力越来越大,尤其每当物业公司通知他,小区又新入住了多少户居民的时候,王志刚总觉得心头一紧。上周,天通苑中区又入住了150户,王志刚就得琢磨,这150户的垃圾要增加多少,要如何调配手头那并不富余的人力和车力。

  如今,天通苑的常住人口接近40万,流动人口高达60万,这个地区的生活垃圾产量每天在120吨左右。每天,社区物业的垃圾清扫人员将各居民区的垃圾运送到垃圾转运站,转运站4辆载重15吨的压缩车专门负责转运到阿苏卫垃圾填埋场,4辆车轮番出场,每天至少出车12趟。

  “当垃圾里瓜果梨桃多起来了,我们的工作负荷就越大了。”王志刚说,冬季垃圾干燥,体积大,不好压缩,因此每趟车的载重不会达到满负荷。夏季垃圾最沉,因为里面的水分和湿度大,即使把水分压缩出来,垃圾也很沉。每年4月中旬以后,车的载重量就会明显增加,每趟活儿基本能达到15吨的载重,到了8月份,每辆车的载重最高能达到18吨左右。

  王志刚统计,2010年度天通苑的日产垃圾量为80吨,2011年度为100吨,2012年度上涨到120吨,逐年递增的态势让转运站倍感压力。为了不让垃圾滞留在天通苑,转运站的工作人员经常要加班加点。

  4辆车连轴转 一天得送12趟

  49岁的周玉奎是天通苑垃圾转运站的一名司机,每天清晨6时准时到岗,穿上橘色工作服,戴上工作帽,换上翻毛大皮鞋,坐上驾驶座,等着把第一批压缩垃圾运往阿苏卫垃圾填埋场。老周的工作搭档是一台载重量15吨的压缩车,外表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集装箱卡车,它却能实现全自动化操作,从压缩箱上车到卸货,老周只需要按几个按钮即可完成。

  拉上被压缩过的垃圾,老周直奔阿苏卫垃圾填埋场。这辆德国进口的压缩车是全封闭式的,途中没有垃圾飞扬、撒落和滴漏现象,老周的驾驶空间里也闻不到太大的异味,开车时打开收音机听听小曲儿,在不堵车的情况下还比较惬意。然而车子一靠近垃圾场的门口,老周就会不自觉地摇上窗户,那味道,有种让鼻子出不来气的感觉。

  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如今已经成了填埋山,老周想卸货,必须开车上山。山上的垃圾堆得并不瓷实,“太暄,跟泥塘水涡似的。”老周说,开车上山,必须小心翼翼,一个不小心,就可能翻车。虽然车是自动化的,但老周还得下车,车屁股很容易挂上垃圾,得下来瞧瞧,有时候还得上手清理清理,可双脚踩在垃圾山上的危险他一丁点儿都没提。说到这儿,站在一旁的站长王志刚憋不住了,一脸心疼地说:“垃圾山上什么都有,压缩车那么高,司机往下一跳,经常一脚扎在竹签或者大铁钉上,他们都受伤过。”为此,这几年站里给每位司机夏天配了雨鞋,冬天配了皮靴。

  老周一天要往返三四趟,每天行程在200公里左右。阿苏卫垃圾填埋场不仅接纳天通苑社区生产的垃圾,还有昌平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区县送来的垃圾。因此,垃圾山上经常堵车,老周在臭味难耐的垃圾山上经常一堵两个多小时。下午5时左右,忙了一天的老周第一时间钻进的是澡堂子,洗掉一身的脏味,换上锃亮的皮鞋和干净的衣服,高高兴兴地回家了。

 记者手记

  厨余垃圾占6成 应该可以无害化

  对餐饮企业和单位集体食堂产生的餐厨废弃物,本市有专门的处理厂,这些垃圾被无害化处理后,可以变成肥料等进行再利用。而对家庭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,目前本市并没有专门的处理机构。

  相关数据显示,生活垃圾中,厨余垃圾占60%左右,从技术角度,这60%的厨余垃圾实际上是可以像餐厨废弃物一样被无害化处理。

  通过垃圾分类分拣出厨余垃圾,再进行无害化处理,是做好垃圾消纳的最好途径。然而要想实现垃圾分类并不容易。

  昌平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承认,天通苑地区的垃圾分类做得并不好。面积大、人口多、人员结构复杂,是这个区域的特点,另外天通苑地区的垃圾收集工作由物业完成,因此加大了垃圾分类推广难度。“如果碰上老旧小区,设施陈旧,居民再拖欠个物业费,就更推行不下去了。”虽然昌平区去年在52个小区推广垃圾分类,今年计划再进40个小区,相关部门依然没有勇气在天通苑大面积推广。

  其实就算是推广了垃圾分类的小区,垃圾被送到下一站时,很有可能依然被混放,分类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。

  专家认为,要想实现垃圾消纳的目标,关键是要做到对垃圾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,这个活,只有政府来干。记者叶晓彦

  新闻链接

  阿苏卫每天接纳2700吨垃圾

  阿苏卫垃圾填埋场位于昌平区的阿苏卫村,总占地面积60.4公顷。1993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,1994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。按照计划,阿苏卫填埋场的设计库容为1200万立方米,设计堆体高度40米,设计的垃圾日处理能力为2000吨。目前,阿苏卫填埋场每天都能够处理生活垃圾2700吨,主要承担东城、西城、昌平及中央机关的全部生活垃圾和朝阳部分地区生活垃圾处理任务,服务人口约250万。

中国网络新闻报采编员 姜坤 
  图片新闻
农夫山泉陷入"标准门"
农夫山泉陷入"标
深圳龙岗河支流遭企业废水直排
深圳龙岗河支流遭
温州鳌江现8公里黑色污染带
温州鳌江现8公里
郭声琨任中央政法委副书记(图)
郭声琨任中央政法
住建部通报11人申报监理工程师注册弄虚作假
住建部通报11人
日本80名右翼人士拟23日在钓鱼岛“考察渔业”
日本80名右翼人
人社部:各地H7N9患者医保报销可适当放宽条件
人社部:各地H7
收入分配真实状况始终不明
收入分配真实状况
四川芦山灾区水源紧缺
四川芦山灾区水源
空军:受天气和环境限制不能开展大规模空中救援
空军:受天气和环
媒体称未来十年国有资产或由国资委统一管理
媒体称未来十年国
外交部就日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美人权报告等答问
外交部就日官员参
   人大政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警示教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公安部      最高检察院      凤凰网      中国政府网      法治报道      法制头条网   

网站简介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广告服务  |  免责声明  |  诚聘英才  |  组织机构
版权所有:中国网络新闻报       网站备案号:备:60767060-001-12-12-8  管理登录
法律声明: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方便读者交流,不代表中国网络新闻报观点
版权所有:中国网络新闻报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